与竞争法同行
——记黄勇教授
黄勇,1985 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后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至今,从青年教师成长为知名的学者、反垄断法专家。自中国升起“反垄断法”这面风帆起,黄勇的事业航船便有了明确定位和方向。这些年来,他的专业半径日益扩展,他的成果在该领域拥有了首屈一指的地位。一个好渔夫若要捕到大鱼需要长期结网、长线等待,黄勇与竞争法的“邂逅”也绝非一朝一夕。某段时间,熟悉他的人发现,天性轻松幽默喜欢美食的黄老师原本浓密的毛发骤然稀疏了!其背后“元凶”之一,显然正是那个让他欢喜让他忧的反垄断法,他为此“独上高楼”、“衣带渐宽”。作为一名学者,谁人不期待一片前沿领域的出现?黄勇幸运地在追寻中遇到了反垄断法,且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之海,千帆高举,万舰竞逐,急需一部经济宪法的前夜。追溯他三十多年的国际经济法教学和研究事业之行踪,可以发现时代与他人生交织的一些重要节点,一些促成这一“邂逅”的蛛丝马迹: 他先在北大法律专业读本科时遇到了来自贸大的冯大同教授这位伯乐,于是他选择到贸大法律系任教;后在冯大同、沈达明两位名师门下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再后来他带着问题前往国外深造……经历了无数平凡、平静的求索、积累、沉淀,他轰然顿悟。“垄断”二字,在词典中还被释义为“山脉相隔”。从这个意义上看, 黄勇的人生似乎也颇为反垄断,他必须打破许多“隔”,才能令他在与竞争法同行的路上,眼前总是一番豁然开朗的大景致。
1.人格承遗风 师从沈与冯
1985 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生黄勇来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仅一年的国际经济法系任教,继而又在职攻读了国际经济法研究生,1994 年获硕士学位,导师为冯大同教授;2002 年获贸大国际经济法博士学位,导师为沈达明教授。
到贸大教书,黄勇的引荐人正是冯大同先生。1981-1985 年黄勇在北大读法律本科,大四时,贸大国际经济法系主任冯先生正在北大法律系兼课,讲授国际贸易法课程。冯先生上课的身影至今仍在黄勇眼前浮现:“讲台上放一摞小卡片,冯先生从讲台这一头走到那一头,语速平稳,不苟言笑,无一句多余话,浓重的广东口音,极富感染力;他的授课很有节奏,每在讲台走一个来回,就在黑板上画一个法律关系图,写一个概念,几个来回下来,整个课同学们记下笔记也是逻辑清晰,集起来就是一本教科书!”
下课后,黄勇常跟这位同是北大校友的冯先生攀谈。老学长也常给黄勇介绍,刚刚由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这所涉外院校的特点是外贸业务加外语。冯先生特别谈到:“贸大法律系刚刚建立,急需师资,你如果有兴趣,我们非常欢迎你来!”当时北大毕业生最理想的就业去向是国家大部委。攻读经济法专业的黄勇,毕业实习去的是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接触了一些外贸法律业务,他希望将来从事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法律工作。受冯先生人格兼授课魅力的吸引,黄勇来到了对外经贸大学,从此成为了一名法律专业教师。
1985年时的贸大法律系师资队伍强大:沈达明先生是留过洋的大师级教授,冯大同是新中国培养的卓有建树的中年学者;青年教师中,陆志芳、曹欣光、刘铁虎毕业于本校,熟谙外贸,外语水平一流;沈四宝、梁仁杰老师等是北大高材生; 王军、鲍禄、冀宗儒、王晓川……是继黄勇之后到来的青年教师。黄勇觉得这个小集体和谐、温暖,而他最大的收获还是得到沈达明、冯大同教授的专业和人格的滋养。
在黄勇心中,沈达明先生是博学、求索的典范。沈先生早年留学法国,精通法文和英文,通晓德文和拉丁文,如此博学的沈先生却还谦虚地遗憾自己没学过日文,他说中国法律体系中之“六法全书”的传承是德国—日本—中国。正是由于精通多国文字,令沈先生如虎添翼、著作等身。他一辈子从教,由于时代的局限,他在贸大一直教授法语,直到六十三岁才走上法律的讲台,七十岁才出版法律著作。他最早将各国的法律体系翻译介绍到中国,九十一岁去世前的二十年间始终笔耕不辍,自成体系,在国际商法学界具有不可撼动的奠基人的地位,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商法律的奠基人。
左图:入职贸大国际经济法系时的黄勇。
右图:1994年教师节,国际经济法系教师合影。一排左起:鲍禄,王雪华,曹欣光,沈四宝,冯大同,赵宏勋,王淑霞;二排左:于爱红,边永民,才艺,冀宗儒,丁丁,王予,李金华,王彤,梁海静;三排左:金渝林,黄勇,焦津洪,王晓川,冯守华,章达峰,盛建明,谭継。
黄勇对冯大同先生的敬佩则在于这位老学长、老领导的睿智、深邃、严谨的专业精神和对贸大法律系的责任感。冯大同于60年代初考入北大,之前曾在广州市政府任秘书,考入北大法律系后曾担任学生会主席,本科毕业后他一直任教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做过行政工作,后讲授外贸实务课程。改革开放后,他将几十年积累的法律专业功底与外贸业务的研究融汇贯通,成为国际贸易法的奠基人,与沈达明先生一起在全国树起国际经济法学科的大旗。他与沈先生共同撰写的《国际商法》一书,至今在业内还有很大影响。
作为系主任,冯大同教授对青年教师非常关心和信任。他安排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的黄勇为外贸公司经理班的国际经济法课程做主讲。第一天给各大公司的老总们上课,黄勇讲了整整一天,劳累加紧张导致他课后竟昏倒了。冯先生对人说: “不要小看这个年轻老师,经理班对他的评价蛮高的!”
沈与冯,国际商法和国际贸易法的先驱者,填补了中国对外开放法制建设的空白,为当时社会急需的国际经济法人才的培养事业做出了贡献。黄勇以恩师为镜,照出自己的不足和人生的方向。他说:“两位导师对我的影响既是学问上的,更是做人上的。”1995 年 6 月 17 日,贸大法律系奠基人、系主任冯大同教授在穗溘然逝世,终年仅六十一岁!黄勇和同事焦津洪等专程飞到广州,捧着冯先生的骨灰回到北京。黄勇是冯大同教授的最后一届硕士研究生,即“关门弟子”。
初到贸大国际经济法系的黄勇是教师中的小字辈,他对当时的几位青年教师骨干非常佩服:“法律系奠基人中的青年教师是陆志芳和曹欣光。他们是纯正贸大出身,兼具英语和外贸专业优势。陆志芳是系副主任,辅佐冯大同教授。七系这个集体能像个融合的大家庭,陆老师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业务上要求很严厉,生活上又很有亲和力,性格直爽,从不把自己当领导,视大家为兄弟姐妹和朋友。陆老师的课精彩,包括外贸公司的培训,人家点名要他去讲。陆志芳当系副主任非常投入,工作讲原则,爱护青年教师,也从来没跟系主任冯先生红过脸。曹欣光曾任法律教研室主任。陆志芳和曹欣光都是贸大非常优秀的毕业生,事实证明他们离开贸大,进入律师实务界,依然是业内的佼佼者,特别是在涉外业务方面他们是最优秀的。美国律师评价陆志芳的英语专业性和精准性超过了美国律师,其实他作为中国的律师在美国只待了一年,业务水平就能获得同行如此高的评价实属不易。在法律语言文书上,陆志芳曾笑对我说:你这辈子超不过我了!”
国际经济法系(七系)教职员工合影。第一排左起:赵宏勋、梁仁洁、沈师母、冯大同先生、沈达明先生、张智慧、王军;第二排左起:鲍禄、崔兵、焦津洪、王小川、黄勇、沈四宝、王淑霞、冀宗儒;第三排左起:高敏、吉弘、李金华。摄于1987年底
黄勇评价 1988 年后成为同事的高西庆老师是贸大培养的最优秀的毕业生之一。“高老师刚从美国留学归来,他思想开放,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的突出特点是业务功底和外语好,既思想开放又坚持原则,有自己的理念和追求目标,给人的印象是活力四射。80 年代末高西庆刚从美国回法律系任教时,给了我一套英文打印的有关美国反托拉斯制的资料,他当时已经在关注这个问题了。”
黄勇也在逐渐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1988~1992 年在校学生、后来担任凤凰网CEO 的刘爽校友对黄勇的评价是:来自北大的黄老师很有开阔视野和法学基础底蕴;他跟学生在一起更像一个无话不说的哥们,常跟学生们聚聚,了解我们的喜怒哀乐,跟我们谈学习、谈生活和未来规划,给了我们很多指点。我们跟他有很深的默契,像认识很久的老朋友。有这样一位老师,学生们跟系、学校的关系拉近了许多。而同事们对黄勇的评价是:黄勇将北大和贸大两个优势加以融合,课堂上有发展眼光,注重经济和法律理论,提问启发式是他的授课特点。
2.市场反垄断 竞争须立宪
三十多年来,黄勇坚守着国际经济法教学和研究的阵地。不知从哪天起,他原本的娃娃脸上出现了皱纹,浓发开始稀疏;也不知从哪天起,他在专业上悄悄扬起自己的风帆,释放出他的专业积累和独特个性,并开始对国家的经贸发展提供决策建议。他的博导沈达明先生时常对这个弟子投以欣赏的目光,评价他:“看问题超前,专业上有独到之处。”
1996 年对黄勇是个重要年头。那年他在美国访学一年。这时,正值 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法律上确定了我国未来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黄勇敏感地意识到,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法制建设中将有许多空白亟待填补。为此,他在美国校园里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体系是什么?政府的职能与市场机制是什么关系?美国的政府介入经济运行的法律是怎么制定的?他看到,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实行了百年的反垄断法律制度被称为经济宪法和自由企业的大宪章。反垄断法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素和组成部分,是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有效手段,也是经济民主的体现,它与传统民商法律共同构建起市场化的法律体系。而在中国,这是一块处女地。
发现专业新大陆的黄勇,看风使帆,怀着对未来中国市场经济必定需要规范竞争的法律制度的信念,确立了自己未来的研究目标。他搜集资料,着手研究这一法律的作用和价值取向,希望将反垄断法植入中国市场经济的土壤。在美国的一年,黄勇为中国反垄断法的诞生提前作好准备。
回国后,他调整了过去经济法教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从计划经济的框架中解放出来,向促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更趋成熟的理念过渡,将关注重点转向中国的竞争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限制;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界经济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后,这一新的角色对其市场化体制下法律规则提出更高要求,中国的反垄断法应该既吸收各国经验,同时又不忽视中国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考日益扩展和深化。
首创往往要经历不被理解的阶段。2002年,黄勇开始讲授国际竞争法时中国还没有这个法律,曾有学生问他,您讲的这些有什么用?黄勇作答:“中国要真正实施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这个法,五年、最晚八年后,中国必定建立这个制度而且其作用会越来越大,那时正是你们工作的黄金期,到时候你们就知道它的重要了,竞争法和民商法都是规范和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果然,就在他提出此预言3年后的2005年,国务院正式启动反垄断法的起草工作;2006 年该法草案提交到全国人大审议;2007年,中国拥有了在西方被认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可见立法脚步之快。
2008 年 8 月 1 日,中国首部《反垄断法》正式实施。黄勇正是这部法律的起草人之一,他也由此成为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核心专家。到这时,他关注这一课题已逾十二载。期间,他收获的第一项重要成果是 2002 年以他的博士论文整理出版的《国际竞争法研究》一书。该书成为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各国竞争法和国际冲突与合作的专著。同时,他与同事董灵老师一起翻译出版了《反垄断法经典判例解析》,该书奠定了他们在这个领域的首创地位。首创性让黄勇走在了领域前沿,也确立了他学术上的核心竞争力。
“快半拍”的黄勇把自己十多年的研究积累贡献给了这一立法工作。他参与了该法起草中诸多条款的设计和基础研究工作,他带着自己的团队对国外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翻译、整理、评论和在中国现发展阶段的可行性分析,参加了数不清的专家论证会和国内国际的研讨会。新体制的发展时代为学者提供了学术研究的肥沃土壤,黄勇在反垄断法的研究里品尝到“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艰辛与快乐。
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后,黄勇作为《反垄断法》三大相关执法部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的专家,投入到围绕该法律的实施细则和反垄断指南的制订。更艰苦的工作还在后面。为保证这一法律在中国未来的市场经济中的执行,他作了长期打算:一是组建宣传团队,二是加紧培养人才,三是在贸大成立“竞争法研究中心”。后者创下了业内最著名的研究和倡导竞争文化的品牌和平台。
2016年是中国竞争法大步迈进的一年。这一年,适逢此前多部中央文件要求“逐步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2015年底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之际,黄勇带领竞争法中心团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竞争政策的实施”为主题,承办由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主办的“2016中国竞争政策论坛”,收获国际赞誉,受到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每到中国竞争法重要的日子,黄勇都会忙碌在第一线。2018年,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反垄断法》实施10周年,原国务院三家反垄断执法机构整合后,统一执法的开局之年……黄勇带领竞争法中心团队,再次承办了2018中国竞争政策论坛,荟聚全球五大洲共1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竞争机构的代表、法官、知名学者共襄盛举,规模空前。近300 位竞争法界国际巨擘大咖,共同对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进行回顾和展望。
黄勇深知,竞争法是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不仅需要让国际发展推动中国,也需要让国际更了解中国。黄勇曾应邀访问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意大利、英国、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也连续多年飞往华盛顿,参加数千人规模的ABA反垄断大会,多次作为唯一的中国学者代表发表学术演讲,不断地向国际专业人士介绍中国反垄断法立法、执法和司法的特点和最新的发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在这个过程中,黄勇曾站在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全球顶尖智库和高校的讲台上侃侃而谈,但令他第一次感到有些“小紧张”的演讲却不是在国外,而是在国内。2021年4月29日,他应邀主讲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讲座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主持。黄勇向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各位常委,以及各专门委员会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介绍了国际反垄断立法、执法现状,我国《反垄断法》立法、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经验,和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的思考建议。
左图:2018主持竞争政策论坛国际执法圆桌讨论环节。
右图:黄勇应邀主讲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
在黄勇的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身边聚拢起多个团队或曰“群”。当然最核心的“群”就是以他为主任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他的群可以说环环相套——从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到国企外企民企,从经贸、金融、工商到知识产权行业;从官员到企业家到研究人员……他是多个群的核心人物、组织者,在论坛里,他是演讲者、传播者,在市场中,他是监督和摇旗呐喊者。黄勇庆幸自己的教师、学者生涯能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相同步,某种角度上还超前一步。
3.社会很广阔 学者展特色
2015 年 12 月,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 70 周年之际,黄勇被授予“全国优秀会员”称号,以表彰他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的职能方面所做的突出业绩。学者生涯之外,黄勇是一位专家型社会活动家,他在社会不同的层面履行着参政议政义务。他除了担任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以外,还是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民主建国会中央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常委、法制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判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税务总局行政复议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国资委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会中国委员会竞争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竞争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这些工作构成他校园之外的广阔天地。他擅长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亲和力,富于化解矛盾的智慧。也并不觉得为普通百姓排忧解难对他这个国家级专家是“大材小用”。
左图:2019年国庆节,黄勇教授在国庆天安门观礼台就坐。
右图:2021年7月1日,黄勇教授受邀在天安门观礼台就坐。
然而黄勇最重要的角色还是:拥有 30 年教龄的师者。他欣慰于自己选择了教师职业,他在这里播种、耕耘和收获,桃李遍天下。以下是他两位弟子对他们的“黄导”的评价:
大成律所合伙人邓志松:黄勇老师是我的硕士和博士导师。我跟随他自 2004年起关注和研究反垄断法律问题。黄导胸襟豁达、有教无类,学养深厚、思维敏捷又兼视野开阔,对我的学习和职业生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贸大太阳集团官网毕业后我从事反垄断的律师实务工作,其基础就是黄老师当年的教诲。在律师执业过程中,我从另一个角度也感受到黄老师的理论建树对于中国反垄断实务界的影响,并持续受益。
北京外国语大学太阳集团官网院长助理姚琦:我的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竞争与反垄断法课,黄老师的主讲除了专业内容以外,还会将经济的、社会的、文化与人文的东西穿插其中,课堂氛围活跃,截然有别于本科阶段的课程风格,被黄老师渊博知识与丰富经历所吸引,我主动在课下勇敢和黄老师讨教。我感受到他思维活跃、所虑深远,是值得长久追随、信赖的指导老师。中国的市场竞争法、尤其是反垄断立法的进程极大加速,黄老师凭借其长期的专业积累、敏锐的趋势感知以及优秀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在这一中国现代市场经济法治建设有重大意义的立法设计、论证和起草过程中,其理论与实践兼具的独到观点、主张,日益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与重视。
黄勇教授与毕业生合影。
黄勇最大的快乐还在于他和他的团队有关竞争法的研究成果被政府采纳并写入关键性的决策性时,尽管有时看不到他们的名字,他也会感到十分地欣慰。黄勇近年持续奔走于国内外大型研讨会,就反垄断法(竞争法)主题发表演讲,同时著书、为政府写决策建议。有时他连续一周每天都在飞机上度过,或是24小时内往返。但同事们、弟子却从未看到黄导有一丝疲惫,工作之余他还时不时拍摄些精美的风景、民俗、美食照片与学生和朋友们分享,让大家看到学者之外的那个黄导,“繁忙并快乐着”!
黄勇内心深处最大的欣慰则是:作为沈达明、冯大同先生的弟子,他能传承导师的遗风,并以自己的专业探索和成绩,以自己的社会责感,告慰沈达明、冯大同两位恩师!
(作者:紫丁)